航海專業大學生在新海港近距離感受智能船舶 讓他們的航海夢更加堅定
- 來源:南海網、新海南客戶端
- 時間: 2025-07-02 22:09:37
南海網、新海南客戶端7月2日消息(記者 王小暢)2日上午,百川向海——“新紅專”輪致敬海上絲路文化巡展活動在海口新海港迎來了多批參觀團,其中身著船員制服樣式校服的學生團引起了記者注意,他們來自海南科技職業大學海事學院,所學的正是與航海有關的專業。
百川向海——“新紅專”輪致敬海上絲路文化巡展活動在海口新海港迎來了多批參觀團。記者 馬一鳴 攝
學生們在新海港客運樞紐觀看完活動展覽后,來到他們最期待的環節。
他們搭乘擺渡車來到18號泊位,面前是全球首艘智能研究與教學實訓兩用船——“新紅專”輪,不少學生高興地駐足船前,請同學幫忙拍照留念。
在駕駛室里,學生們聽工作人員介紹完后,仍然意猶未盡,圍住幾名工作人員詳細詢問相關智能設備情況。“你試一下,不用怕,就是這么操作。”工作人員耐心給學生講解、演示。
百川向海——“新紅專”輪致敬海上絲路文化巡展活動在海口新海港迎來了多批參觀團。記者 馬一鳴 攝
“站在這操作臺前,我就是未來的船長。”在駕駛室另一角,該校航海技術專業大一學生李恒冰正在給同學拍照留念。
“能夠登上這艘智能船參觀,我心情特別地激動和高興。這是我第一次看到這么先進的精密儀器,讓我對我國航海事業發展更抱有希望了。”李恒冰跟記者說,她雖然才是大一學生,但自己立的目標是從事這個職業,希望能夠從普通船員干到高級崗位。“這夢想可能有點理想化,但我會通過我的努力,在老師們的教導下,向這個夢想前進。”
參觀“新紅專”輪對李恒冰觸動很大,不僅讓她第一次近距離接觸到前沿航海技術,也讓她對自己夢想有了更加具象化的認識。“參觀這次展覽讓我更加堅定夢想,相信未來航海業會更加光明”。
百川向海——“新紅專”輪致敬海上絲路文化巡展活動在海口新海港迎來了多批參觀團。記者 馬一鳴 攝
結束駕駛室的參觀,學生們下樓來到“馭海智啟實訓中心”,聽完工作人員介紹后,上手體驗了“船舶仿真教學軟件”。
“這套仿真教學軟件,可以讓我們學生在上船前,提前了解機艙結構,以及各部件如何操作,可以更快地適應船上的實際工作。”該校航海技術專業大三學生鄭智雯說。
對于這次參觀的感受,鄭智雯稱,第一次看到這種智能船舶,對我國智能船舶的發展更有信心了。“我相信在未來,技術會越來越成熟。我們船員以及相關的研究人員,也會將這些智能化系統應用在各類型船舶上,助力我國航運業的發展。”
學生們在新海港客運樞紐觀看活動展覽。記者 馬一鳴 攝
學生們在全球首艘智能研究與教學實訓兩用船——“新紅專”輪操作臺前參觀學習。記者 馬一鳴 攝
“我的計劃是畢業后跑集裝箱船,希望這種智能船舶技術,也有機會應用到大型貨船上,這樣可以減少遠洋航行船員工作壓力,同時提高航運業的效率。”鄭智雯期待地說。
學生們在全球首艘智能研究與教學實訓兩用船——“新紅專”輪操作臺前參觀學習。記者 馬一鳴 攝
學生們在聽老師講述航海歷史。記者 馬一鳴 攝
帶學生參觀完后,海南科技職業大學海事學院院長黎冬樓接受了記者采訪。黎冬樓認為,“新紅專”輪可以自主航行、自主避碰和自主靠泊等,對將來航海專業學生的培養,預計會產生非常大的影響。“我們回到學校以后,會有一些課程的改革,學生就業方向等也會有變化,所以我們今天參觀這艘智能船舶非常有意義”。
南海網版權聲明:
以上內容由南海網原創生產,未經書面許可,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以任何方式或理由對上述內容的任何部分進行使用、復制、修改、抄錄、傳播或與其它產品捆綁使用、銷售。如需轉載,請與南海網聯系授權,凡侵犯本公司版權等知識產權的,本公司必依法追究其法律責任。電子郵箱:nhwglzx@163.com.
掃碼下載新海南客戶端
掃碼關注南海網微信公眾號
-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郵箱:nhwwljb@163.com
-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612006002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瓊B2-2008008
-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 966123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2108281
- 廣告經營許可證:460000100120
- 南海網備案號 瓊ICP備09005000號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瓊字001號
- 瓊公網監備號:46010602000273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