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論瓊崖丨少功的思想求索與文學魅力
- 來源:今日海南
- 時間: 2025-07-02 12:35:45
編者按:
2025年6月19日,《理想,還需要嗎——韓少功談話錄》新書發布會在北京國家會議中心舉行。發布會上,陳建功、韓少功、施戰軍、俞敏洪等嘉賓進行了對談,單正平、孔見、葉梅、張清華等嘉賓作了發言。嘉賓們圍繞這部談話錄展開了深度對話與思想交鋒,深入探討當代人的精神困境,探論理想的時代重量。“理論瓊崖”思想理論專欄,將陸續刊發嘉賓對談與嘉賓發言的主要內容,以饗讀者。
少功的思想求索與文學魅力
葉梅
(中國散文學會會長)
葉梅在《理想,還需要嗎》北京新書發布會上發言。南海網記者 吳興財 攝
少功是我們文壇特別喜愛的一位作家,不僅是因為他的作品讓我們深受感染,還有他的知行合一,他的謙虛品格,他對文學、對社會、對中國未來的思考。我們在一起相處不是很多,但是每次相逢都能見到他溫暖的笑容,他含蓄而又明亮的眼神。
讀完這本書,我很受觸動。這些年來,我們大都在匆匆忙忙中浮光掠影,讀著一些似小說非小說、似散文非散文的作品,常常感到迷茫。而少功既是一位作家,又是一位思想者,在面對許多精神困境與掙扎時,他像屈原一樣,以思想者的姿態,艱難地向上求索。他每一次著作的出版,包括他的一些講話,都會讓文壇受到觸動,甚至形成思想風暴。這正是韓少功的魅力所在。這本書,對他半個世紀以來的思想軌跡進行了歸納,也讓我們感受到文學在這幾十年來的發展軌跡,感受到幾十年來在中國社會發展過程中知識分子所經歷的一些思想風暴。
我覺得這本書是值得深讀的,里面提出了很多重大問題。比如劉復生和少功先生的對談,對當下我們文學的發展、社會的發展都有啟示意義。其中,我特別感興趣的是少功先生那種特有的清醒深透、多元開放。從早期的創作到如今的創作,他始終保持一種難得的清醒與理性,這是很多作家做不到的。而在這些清醒的理性的思考中,又帶有非常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和地域文化色彩。汨羅那個地方,是他從湖南到海南,然后又回歸、又深扎的一個地方,他的相關作品就不僅是清醒的理性的,還帶著深厚的大地氣息。很多評論家說到了他的作品帶有吳楚文化的底蘊,這一點我非常贊同。如果沒有這樣的底蘊,韓少功所有的寫作可能就不是我們所看到的那種別具一格的色彩。這種色彩里面,既帶有三峽地域的屈原式的精神氣質,也帶有湘楚一帶濃厚的民間氣質。這樣的氣質給了韓少功極具魅力的想象。還有他的多元開放,體現在他對文學與哲學、文學與科技、文學與未來、文學與世界、東西方文化的碰撞等一系列深刻思考中。
少功先生在書中提出的每一個話題,都值得我們深讀深思,還能引發出很多子話題。比如他說到一個跨文體的問題,這一點我特別感興趣。這些年我們讀到了很多散文,很多人說有的散文不像散文。那散文究竟應該是一個什么樣的文體,少功先生不止一次地談到這個話題,我都非常贊同。文體本身是人創造的,不是固定的,不是一成不變的。從古到今,我們的文體已經經歷了很多變化,那么今天我們的文章、我們的散文究竟怎么寫,實際上就應該是不拘一格的,應該是讓生活來回答問題,讓未來來回答問題。
這本書的書名,說到理想。我們現在面臨一個動蕩的世界、一個復雜的世界,世界上不少悲慘的人民,他們正在炮火中難以為生。在這樣的情況下,我們該怎樣堅守理想,理想又究竟是什么?大到人類的和平、宇宙的探索,小到我們家庭的溫飽與和諧,我們每個人的健康、每個人的生命等,這樣一些理想的追求在現實生活中都是存在的,理想就是建立于現實之上的對未來的希望和期冀。我記得我在《民族文學》擔任主編的時候,去到云南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在一座山頭上見到一個放牛的老漢,帶著一頭母牛和一頭小牛。小牛看起來出生才幾天,蹣跚跟在母牛的背后。看著這頭小牛走起來搖搖晃晃,我就問那個老漢,小牛是哪天出生的,現在就能走了?那個老漢說:明天生的。我當時以為自己聽錯了,就又問了一遍,但老漢還是說:明天生的。后來,我就詢問當地哈尼族的朋友,什么叫明天生的?他說,這是他們民族的習慣,就是把這種已經誕生的生命叫作明天生的。對這句話,我一直想了很久很久,我想可能就是我們云南這個民族對生命的一種思考,一種生命哲學。在“明天”這個寄寓著希望的詞匯中,表達了生命的頑強與生生不息,這也正是我們的理想所需要的。
掃碼下載新海南客戶端
掃碼關注南海網微信公眾號
-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郵箱:nhwwljb@163.com
-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612006002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瓊B2-2008008
-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 966123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2108281
- 廣告經營許可證:460000100120
- 南海網備案號 瓊ICP備09005000號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瓊字001號
- 瓊公網監備號:46010602000273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