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國智庫·財經觀察 | 開通容易關閉難 你被“先用后付”坑過嗎?
- 來源:南海網、新海南客戶端
- 時間: 2025-06-27 19:07:09
南海網、新海南客戶端6月27日消息(記者 王子遙)隨著今年的618購物節陸續落下帷幕,不少消費者在享受線上購物帶來的優惠與便利的同時,卻也被部分電商平臺推出的“先用后付”所困擾。近日,多名省內居民反映稱因“先用后付”造成了“誤購”;至于“先用后付”是如何開通的,又該如何關閉,也成了不少居民心中的疑問。
“先用后付”導致“誤購”商品
今年的618購物節剛過去沒多久,海口市民符女士卻高興不起來。“當時看到很多降價商品都糾結買不買,也不記得有付款或是輸入了密碼,結果這幾天商品陸續都寄到了,這才發現我在電商平臺不知何時開通了‘先用后付’。”談及“先用后付”,符女士分享了她購物時遇到的窘境。
平臺在付款時默認推薦“先用后付”。網頁截圖
無獨有偶,家住海口市龍華區的王先生也為“先用后付”所困擾。“618期間我在挑選腰部按摩儀時,想著有領優惠券的情況下進付款界面看看能滿減多少,結果被‘先用后付’直接結算了。”王先生說,“我當時想著趕緊把‘先用后付’關了,結果找了半天也沒找到,最終只得先找到按摩儀的訂單把訂單取消了,這才免于造成誤購。”
據了解,所謂“先用后付”,即允許符合條件的用戶在購物時先0元下單,收到商品時先試用體驗,待點擊確認收貨鍵后再進行付款。近年來,“先用后付”逐步成為電商平臺力推的支付方式,幾乎所有主流電商平臺都有提供這一模式。
“在我看來,‘先用后付’主打一個購物時不用掃臉輸密碼的‘無實感’,這讓人在購物時容易沒有‘花錢’的顧慮,提升了人們對消費的沖動與冒進。”海口一家跨境電商銷售總監陳先生說,“而且從事后的角度,雖說‘先用后付’名義上是‘先試用體驗,收貨后點擊確認收貨鍵后再進行付款’,但事實上我們知道幾乎電商平臺都默認收貨后10-14天后默自動扣款,如今很多消費者在收貨后也沒有專門去相關界面點擊‘收貨付款’的習慣與概念,久而久之,就會降低對購物消費的謹慎心理,錢也在無形中就被花費掉了。”
電商平臺推薦“先用后付”方式。網頁截圖
開通容易關閉難 專家建議強化監管
既然如此,為何消費者們會開通“先用后付”這一功能呢?記者在采訪中發現,絕大多數消費者并非主動選擇開通“先用后付”,而是在平臺方的各種默認推薦下無意中開通的。有的平臺甚至會更改默認支付方式,將“先用后付”頻繁掛于界面最為顯眼的位置,弱化或隱藏其余選項,被不少消費者直言“存在誘導嫌疑”。
值得一提的是,與開通“先用后付”的簡單相比,關閉這一功能卻是復雜得多。近日,記者先后開通多個電商平臺的“先用后付”功能后試圖關閉,發現均需要進入多個頁面,比如需提前完成此前“先用后付”訂單的付款,此后還需拒絕平臺多次推薦“再試試看”后才能選擇關閉;有的平臺內甚至難以找到“關閉先用后付”的界面,使得操作難以完成。
在取消“先用后付”時,電商平臺進行“挽留”。網頁截圖
記者注意到,針對消費者對于“先用后付”的吐槽,去年以來,吉林省消協、遼寧省消協、上海市消保委等消費者組織均先后發布關于“先用后付”的消費警示,明確“先用后付”可能造成下錯訂單、被收取逾期費用等不好的消費體驗;認為平臺應該讓消費者自主選擇是否開通“先用后付”,同時還要設置簡單便捷的取消方式,當消費者不需要“先用后付”時可以方便地關閉。
在取消“先用后付”時,電商平臺聲稱會 “失去權益”。網頁截圖
中國商業經濟學會副會長、自由貿易港(區)專委會會長宋向清認為,“先用后付”減少了支付環節的繁瑣步驟,增加了購物的順暢性,但與此同時“先用后付”也容易引發消費者的沖動消費,導致購買一些不必要的商品,給個人財務帶來壓力,還可能導致部分忘記還款或者對還款時間不敏感的消費者因逾期還款而對信用記錄留下不良影響,帶來額外的信用風險。“消費者在使用‘先用后付’時應該保持理性,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做出合理的選擇;同時,監管部門也應切實加強對電商平臺付款方式的監管,規范平臺的經營行為,保護消費者的合法權益。”
掃碼下載新海南客戶端
掃碼關注南海網微信公眾號
-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郵箱:nhwwljb@163.com
-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612006002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瓊B2-2008008
-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 966123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2108281
- 廣告經營許可證:460000100120
- 南海網備案號 瓊ICP備09005000號
-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瓊字001號
- 瓊公網監備號:46010602000273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