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一区二区x88av_91九色蝌蚪成人_91精品高清_国产精品亚洲综合

透視海南新一批制度集成創新案例:創新“一子落” 發展“滿盤活”

海南日報全媒體記者 李夢瑤

陵水黎安,中外高校云集,擦亮“留學海南”金字招牌;博鰲樂城,境外特殊食品加速引進,吸引境外醫療消費穩步回流;保亭檳榔谷,村民們家門口吃上旅游飯,民族文化在傳承保護中“變現”……

放眼瓊島各地,新動能、新優勢、新活力不斷涌現。海南,何以持續蹚出高質量發展新路?

6月26日,海南發布7項新一批制度集成創新案例。剖析海南自貿港建設的新一批標志性成果,答案得到再一次印證:在推動高質量發展上闖出新路子,關鍵是向改革要活力,向開放要潛力,向創新要動力。

資料圖:俯瞰博鰲樂城國際醫療旅游先行區。記者 袁琛 攝

用足政策,紅利持續釋放

9歲的三亞女孩小麗(化名)天生患有克羅恩病,不能正常飲食。“目前國內還沒有上市針對這種病的特定全營養配方食品。”小麗的家長介紹,長期嚴重營養不良,導致小麗比同齡人瘦小不少。

小麗“口糧”問題的解決,得益于全國首款臨時進口特醫食品——Modulen IBD(茂鐸能)在海南博鰲樂城國際醫療旅游先行區的落地應用。

2024年6月,全國人大常委會授權國務院在海南自貿港暫時調整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允許樂城先行區指定醫療機構臨時進口使用已在境外合法上市的適量保健食品、少量罕見病類特醫食品和少量特定全營養特醫食品,由海南省人民政府實施審批。

“這是一項創新的政策,具體如何實施,沒有經驗可循。”海南省市場監管局食鹽和特殊食品監督管理處一級調研員史全力坦言。

沒有經驗可循?那就創造新經驗!

從省政府印發相關管理規定,到相關職能部門制定相應的配套制度文件,海南系統構建監管服務配套制度,建立全國首個臨時進口使用特殊食品審評審批體系,建設進口使用特殊食品追溯管理平臺,全面保障臨時進口特殊食品科學審評、便利通關、規范使用。

截至今年6月中旬,樂城先行區已受理12款相關產品的申報,其中7款特殊食品通過省政府審批使用,數百名患者和康養消費者受益。

“加緊推進海南自由貿易港核心政策落地”,這是黨中央對海南自貿港建設提出的明確要求。梳理新一批制度集成創新案例可以看到,海南打好用活用足政策“主動仗”,推動政策機遇持續轉化為發展紅利——

比如,聚焦服務保障“零關稅”進口藥品、醫療器械政策落地,海南通過制度創新、技術賦能與協同監管,構建全鏈條服務體系,惠及患者并助力醫藥產業發展。截至目前,全省已有14家醫院通過享惠資質審核,累計享惠貨值突破億元大關,減免稅款超1500萬元。

再比如,海南以陵水黎安國際教育創新試驗區為平臺,創新中外互鑒、學科互融、文理互通、課程互選、學分互認、管理共商的人才培養體系,有力推動國際教育消費回流和海南國際教育創新島建設。截至目前,試驗區已入駐國內外知名高校26所,在園師生規模近5000人。

創新機制,實現“多贏”發展

雨林風景為幕,黎族苗族民居作臺,黎族傳統紡染織繡技藝、打柴舞等輪番上演……海南檳榔谷黎苗文化旅游區內,一幅鮮活的生活圖景徐徐展開。

2023年至2024年,景區游客總接待量達183.59萬人次、兩年同比增長85%。民族文化得到保護傳承、旅游產業得到快速發展的同時,景區更帶動周邊農戶吃上“旅游飯”“文化產業飯”,群眾真正得到實惠。

如此“多贏”局面,得益于民族文化保護傳承發展“標準+服務”體系的構建——

保亭以全國首家黎苗文化為主題的5A級旅游景區為實踐平臺,通過立法支撐、建立規范、創建載體,在全國率先構建民族文化保護傳承發展“標準+服務”體系,形成“展示—體驗—傳承—發展”的標準化民族文化服務流程,推動民族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實現保護目標和發展目標相統一。

“我們出臺了全省首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條例》、全國首個《關于建設黎苗文化保護傳承展示體驗區的行動方案》,并按照原景重現、技藝再現的原則,在檳榔谷景區打造了涵蓋‘衣食住行’的黎族苗族生產生活全景。”保亭黎族苗族自治縣副縣長、新聞發言人呂妍介紹,通過標準化體系建設,該縣不僅實現了文化傳承、產業發展、群眾受益三重效益,也為民族文化保護傳承發展提供了可復制、可推廣的實踐經驗。

制度集成創新,其核心在于“集成”。這也意味著,其帶來的突破,絕不僅限于一面。

譬如,海南此次發布的另一創新案例“醫保基金結算醫藥貨款省級全域直付”,在全國首創省級統籌下的“醫保基金-醫藥企業”直付通道,建立了適應海南自貿港建設的醫藥貨款結算機制,完善藥械采購全鏈條管理,率先將醫保基金直接結算范圍從集中帶量采購的藥品、耗材拓展到在省醫藥采購平臺采購的所有藥品、耗材,同樣也實現了緩解醫療機構資金壓力、提高醫藥企業回款效率的雙贏。

問題導向,破解發展難題

打開微信小程序,搜索進入“放心消費在海南”系統,全省各市縣“放心消費星級單位”和“放心消費承諾單位”一一展示。隨意點擊一家進入,其評價投訴和信用情況等信息一應俱全。

自2024年9月上線試運行以來,這一“消費助手”已吸引不少忠實用戶。

“過去線下消費前,我們對商家的各類信息往往一無所知,幾乎都是盲選。”在海口市民李梓桐看來,“放心消費在海南”活動的開展,推動了消費信息透明化,如此一來,“踩雷”的概率大大降低。

缺斤短兩、偷工減料、價格欺詐……這些亂象,一直是消費市場的頑疾。如何讓消費更放心?海南給出回答——

在全國率先推行放心消費“在線承諾+動態星級”服務新模式,制定放心消費單位管理辦法和地方標準,建設“放心消費在海南”智慧監管系統,以“放心消費單位”的“量變”催化消費環境“質變”。

目前,全省已打造“放心消費商圈”40余個、“放心消費單位”12.8萬家,覆蓋旅游、購物、餐飲等20多個行業,誠信經營理念蔚然成風。

破解發展難題,關鍵是用好制度集成創新這把“金鑰匙”。梳理新一批制度集成創新案例,可以看到,海南始終把制度集成創新擺在突出位置,哪里問題突出,改革就指向哪里,有效破解了發展中面臨的一批堵點難點問題。

“我們依托12345政務服務便民熱線和營商環境問題受理平臺,創新構建疑難復雜營商環境問題法治會診解決機制,從問題受理、核實處置、法治會診、跟蹤監督到回訪評價,形成全流程閉環管理,推動營商環境問題有效解決。”海南省營商環境建設廳黨組成員、副廳長、新聞發言人王雪皓介紹。

數據顯示,海南營商環境問題受理平臺上線以來,累計收到企業反映的問題線索9000多條,辦結率91%。從“一個問題”到“一類問題”,從簡單問題到“疑難雜癥”,如今,海南加快推動營商環境表層修復,并發現歸集一批經營主體反映強烈的營商環境典型問題,不少好的經驗做法被固化提升為法規政策和制度機制。

從產業發展到文化傳承,從消費環境到營商環境,不難發現,海南將創新融入經濟社會發展的方方面面,通過搭平臺、樹標準、建機制,正加速破除阻礙生產要素流動的體制機制障礙,走出一條適合本地區實際的高質量發展之路。

“此次發布的7項案例首創性強、集成性高、涉及面廣,特色鮮明、成效顯著,是海南自貿港建設新一批標志性成果。”省委深改辦(自貿港工委辦)常務副主任關繼榮表示,下一步,海南將繼續深化制度集成創新,用改革的思維和改革的辦法,推動海南在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和自貿港建設中破難題、促發展,接續推出更多標志性、引領性強的改革創新成果。

(海南日報海口6月26日訊)

海南自貿港第二十批制度集成創新案例

“五互一共”國際化人才培養新模式

這項案例以陵水黎安國際教育創新試驗區為平臺,因地制宜搭建“一體兩翼”組織管理架構,構建一體化服務管理體系。在全國率先探索形成中外互鑒、學科互融、文理互通、課程互選、學分互認、管理共商的“五互一共”人才培養體系,有力推動國際教育消費回流和海南國際教育創新島建設。

疑難復雜營商環境問題法治會診解決機制

這項案例依托12345政務服務熱線建立營商環境問題受理平臺,構建起全省統一的全量營商環境問題受理、核實處置、法治會診、跟蹤監督和回訪評價體系,以法治會診破解營商環境深層次堵點卡點。

放心消費“在線承諾+動態星級”服務

這項案例在全國率先推行放心消費“在線承諾+動態星級”服務新模式,制定放心消費單位管理辦法和地方標準,建設“放心消費在海南”智慧監管系統,在全省廣泛開展“放心消費在海南”活動。

創新境外特殊食品進口使用路徑

通過部省聯動、部門協同先行先試,在全國率先探索境外特殊食品進口使用制度改革創新,推動全國人大常委會授權國務院在海南自貿港暫時調整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系統構建監管服務配套制度,建立全國首個臨時進口使用特殊食品審評審批體系,建設進口使用特殊食品追溯管理平臺。

醫保基金結算醫藥貨款省級全域直付

這項案例在全國首創省級統籌下的“醫保基金—醫藥企業”直付通道,建立了適應海南自貿港建設的醫藥貨款結算機制,完善藥械采購全鏈條管理,率先將醫保基金直接結算范圍從集中帶量采購的藥品、耗材拓展到在省醫藥采購平臺采購的所有藥品、耗材,有效破解醫藥貨款拖欠問題,降低醫藥企業運行成本。

“零關稅”進口藥品、醫療器械監管服務創新

這項案例聚焦服務保障“零關稅”進口藥品、醫療器械政策落地,創新監管服務模式,率先探索研發園區“政策準入—通關申報—臨床使用”全鏈條區塊鏈存證追溯系統,打造“單一窗口”與海關系統無縫對接的醫療特區監管平臺,構建多部門協同推進工作機制,推動“零關稅”進口藥品、醫療器械政策快速落地實施,促進海南醫藥產業高質量發展。

民族文化保護傳承發展“標準+服務”體系

這項案例以全國首家黎族苗族文化為主題的5A級旅游景區為實踐平臺,通過立法支撐、建立規范、創建載體,在全國率先構建民族文化保護傳承發展“標準+服務”體系,為民族文化保護傳承發展提供了可復制、可推廣的實踐經驗。

作者: 李夢瑤責任編輯: 王平
海南南海網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1999-2025 地址:海南省海口市金盤路30號新聞大廈9樓 電話:(86)0898-66810806  傳真:0898-66810545
  •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郵箱:nhwwljb@163.com  
  •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612006002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瓊B2-2008008
  •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 966123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2108281
  • 廣告經營許可證:460000100120

繼續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下載新海南客戶端,獲取更多權威資訊

立即體驗